安徽六安:一区两县争先进,党建红遍寻“皋陶心”-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

安徽六安:一区两县争先进,党建红遍寻“皋陶心”

2024-01-31  来源:民主与法制网

民主与法制网讯(记者王琪钧 □吴灿东 王文怡)“近年来,六安市全面推进政法工作思路观念现代化、工作体系现代化、工作能力现代化,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充分激发基层治理活力,政法队伍建设不断强化,为平安六安创新出不少出彩典范。”2023年11月23日,安徽省六安市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苏昊在“政法综治江淮行”座谈会上介绍说。

在这批政法队伍中,有一区两县格外显眼。在这一区两县中,又有一批基层干部格外突出。他们“激浊扬清”,在基层治理中佳绩层出,切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在一次次的生动实践中,党建红与“皋陶心”撞了个满怀,基层社会治理与法治精神传承在皋城焕发出勃勃生机。

一“叶”引领找书记

“高书记,我有一个疑问,别的地方都是有事才来找书记,怎么咱们叶集区推行的是‘无事’找书记呢?”见到双红村党支部书记高兴萍,记者好奇发问。

“借我们区政法委书记张勇的话来说啊,可以归纳为‘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统领,以提升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组织动员力为核心,动员和帮助有一定劳动能力而不愿就业或就业无门的群众,积极就业创业,实现自身价值;引导和组织有一定技能而闲来无事的群众,并根据他们的意愿,创新社会实践活动,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高兴萍介绍说,“‘无事’一开始指的就是无业,现如今更是涵盖多方面事项,为的就是实现乡村善治,群众能有事没事就和书记一起聊聊天喝喝茶,做到找书记而‘无事’。”

叶集区积极推动各界力量从分散游离向聚集协同转变,不仅在物质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更能在精神上给予富足。叶集区充分整合人才资源,出台《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专职化管理办法(试行)》,对纳入专职化管理的村党组织书记,各项待遇比照乡镇领导班子副职执行。同时注重骨干青年的培养,集中在大学毕业生、农村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青年、专业技术人员等群体中选拔入党积极分子。除此之外,还依照标准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为其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平台。

党建引领的基础打牢后,叶集区着手鼓励社会组织、志愿者组织、社会企业和相关群团组织进入网格开展服务,加强“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等乡贤培育。按照“任务相当、规模适度、方便管理、界定清晰”原则,划定基层服务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一名网格长、一名专职网格员和若干名网格协管员,加强网格党组织建设。目前,全区77 个村(社区)共划定基础网格583 个,配备网格长583 人、专职网格员678 人。

在技术层面,叶集区引入大数据管理打造出“开发区—乡—村—户”四级事务网上处理平台和大数据监测分析平台和“无事”找书记app,扩大“叶集模式”品牌效应,线上线下双推行——村干部每季度对村民进行一次全覆盖上门走访,网格员每月对网格内村民进行一次全覆盖上门走访,全面收集群众诉求。截至目前,线上线下共收办群众各类诉求66000余件,办理满意率99.5%。

未来,叶集区将继续深化基层治理现代化,以数据为驱动,以群众为中心,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服务,以“无事”找书记为载体,把美丽的叶集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金色枫景“寨”这里

“我们县的这些特色做法之所以能够走出乡镇为外界所熟悉,确实离不开长期以来对县情乡情的考察,更离不开一直支持我们工作的群众。虽说是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但归根结底,还是离不开服务群众,这也是我们的初心使命。”金寨县委政法委副书记谷继友说。

近年来,金寨县结合县情实际,在全市率先开展乡镇“一站三中心”整合建设工作,将乡镇一级整合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打造成为多元立体的基层平台,基层社会治理资源进一步融合贯通,有效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矛盾纠纷化解提质增效。金寨县立足实际,在几年实践中摸着石头过河,全县23个乡镇成功实现“一站三中心”整合,进一步将服务群众、定分止争、维护稳定的职责发挥到实处,由此还延伸探索出“一合两联”工作法,即“一站三中心”合署联动、联手服务群众、联手综合治理,有效将矛盾化解在当地。矛盾解决了,纠纷少了,乡亲们脸上的笑容也更多了,人民群众获得感满满,基层治理工作稳步扎实推进。

“一合两联”工作法之所以“能”,就在于其将“统一”之效能发挥得十分到位,即统一阵地、统一人员、统一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联动群众、服务的动态化延伸。“一合两联”工作法在实现统一原则的基础上,还注重与群众的紧密联系。通过深入了解群众的需求和诉求,及时调整工作策略和方法,确保服务能够真正贴近群众、满足群众的需求。自在白塔畈试点以来,该工作法直击原先服务平台多、乱、散的痛点,先行规划各站点中心,集中聚拢在一处,“一站三中心”单独设立或设在乡镇政府一楼显眼位置,按照“六有四统一”标准,配备打印机、电脑、摄像机等设备,统挂“一站三中心”指示牌,确保群众“一眼即知”“一门即办”。

虽着力点在末梢,但更贴合实际。所谓细枝末节正是当下基层社会治理的难点所在,打通“最后一公里”最考验细节。在这方面,“一合两联”工作法做到了真正关注群众的实际需求和利益,深入了解群众的生活和生产情况,并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政策和措施,辅以持续不断地推进和落实。在矛盾纠纷化解工作中,乡镇党委赋予“一站三中心”指挥调度权和考核评价权,坚持统一调度和考核评价机制,对疑难复杂矛盾纠纷事项,落实专人进行跟踪督办,确保基层治理工作的持续性和长期性,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和环境。

“霍”力逢迎坎山趣

谈起坎山经验的生根发芽,邵岗乡坎山村支部书记周勇特别有发言权。“坎山村在我眼里就像我的孩子,为孩子付出总是无怨无悔的,还总觉得付出得不够。这些年来,看着村民们的生活在党的领导下一天天地好起来,我就觉得一切都值得。”站在村头,看着远处排成行列的安置房,这位淳朴实在的书记感慨道。

坎山村位于霍邱县邵岗乡中南部,全村人口1354户,4232人,下辖22个村民组,8个网格,4个党小组,有党员97人。在这里,党建引领成了基层治理的一把手,各种问题得到了及时解决,群众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高。这把有力武器不仅推动了基层治理的发展,也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社会的和谐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将坎山村的故事翻到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沉疴痼疾之像。曾经,作为远近闻名的贫困村、矛盾突出村,坎山村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抗风险能力极低。自2016年始,周勇带领村“两委”从土地破题,几年间带动村民壮大村集体经济,生产模式得到优化,村民收入稳步增加。在经济基础改善的基础上,坎山村也逐步朝着村民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上靠拢。

村民协商委员会是坎山村“亮家底”的初始载体,也是如今“两会三制”的一大亮点。坎山村被划分为8个治理网格,设立网格理事长,他们在各自管理的网格内收集群众意见,帮助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对群众的疑问给予积极回应和妥善解决,也由此成为村“两委”的得力帮手。村民对村“两委”知根知底,有话说也有地方说,同时,村民的参与意识也越来越强,他们开始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村务管理中来,为村子的发展出谋划策。在这种参与的过程中,村民们不仅增强了自身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也为村“两委”的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因此,“两会三制”的运行不仅仅是一种管理方式的变化,更是一种基层社会治理理念的转变。它让村民们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村务管理中来,为村子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也让村“两委”的工作更加贴近群众、更加接地气。

也正得益于坎山经验的实效显著,坎山村先后荣获安徽省第二批省级乡村治理示范创建村、第九批“安徽省民主法治示范村”、“安徽省森林村庄”、六安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六安市文明村镇、县级“五个好”村党组织、全县“双创建”活动“三无两有”先进村等称号。

责任编辑:孙天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