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赡养老人是道德要求,也是法律义务,希望所有居民都能以身作则,把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 11月20日,宣城市宣州区狸桥镇狸桥社区综治中心内,随着锣鼓声响、幕布亮起,法治皮影戏《赡养老人理应当》开演。表演者通过说唱对话的形式,就一起赡养纠纷进行释法说理,最终实现握手言和、以案释法。
这是宣城市深挖赋予“握手言和”调解品牌新内涵的举措之一。近年来,宣城市充分挖掘徽文化中“和”因子,总结宣州区狸桥镇警民联调室“握一次手”工作理念,创新打造“握手言和”调解工作法,将矛盾纠纷解决在群众家门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今年上半年,群众安全感和对政法工作满意度分别位居全省第一、二位。
文化溯源筑品牌
悠悠绩溪,徽州故里。宣城市绩溪县是徽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被誉为和谐之源。在龙川胡氏宗祠内,“四荷图”木雕引入注目,以荷花入图,配以螃蟹、鸳鸯、大虾、对蛙等,寓意着“和谐”“和美”“和顺”“和鸣”。“和”文化在这里萌芽。
“我们以和谐文化为载体构建‘握手言和’调解品牌,通过以文化人、以法育人,统筹推进基层党建、综合治理、信访维稳、为民服务等工作有机融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 宣城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王会杰说。
为了充分汲取“和”文化养分,打造特色调解品牌,宣城市先后出台《在全市推行“握手言和”调解模式 深化社会治理创新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一站式”解纷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并将工作法建设推广整体纳入《平安建设目标管理责任书》和市政府法治政府建设年度考核。提炼出“1234”调解文化:即一个“和”品牌——“握手言和”品牌。二种“和”内涵——家和外顺、国泰民安。三项“和”工作——和颜悦色,使其想“和”;心平气和,使其愿“和”;握手言和,使其真“和”。四个“和”目标——社会和谐、家庭和美、人人和顺、万物和鸣。
创新方法促调解
“我们工厂和附近一户居民因一点小事发生纠纷,第一次来派出所本来有点怵,但刘老师和颜悦色的样子让我放下心来,调解成功后让我们握一握手,不仅化解了矛盾,还帮我们拉近了关系。”宣城市某家居公司的管理部负责人庹小红至今记得第一次见到狸桥镇人民调解员刘道林的场景。
刘道林是一名有着三十余年教龄的退休老师,“人头熟、学生多、懂政策”是他调解的“三大优势”。然而有时也会出现当事人碍于刘道林的面子和解了,事后却又反复,“调解工作不能仅局限于当下的处理结果,而要让当事人真正放下心结,修复关系。”
如何评估调解效果呢?刘道林想到了握手这一招。每成功调解一起纠纷时,他都会提议双方握手,获得当事人同意后,再拍照留存,“拒绝握手的,我事后再上门回访,继续做工作,争取双方真正互相谅解。”
三年多来,400余张纠纷当事人“握手言和”的照片贴满了警民联调室一面墙,形成了一幅颇具视觉冲击力的“和谐图”。
去年底,狸桥镇居民万某的家族墓地被宣城市某建材公司扩建时掩埋,引发万某不满,公司赔偿了3万元。今年初,该公司因工程建设取土又不慎破坏了该墓地。万某等人因愤阻止公司生产,区、镇两级政府多次调解均无果。刘道林了解情况后,主动参与调解工作,通过在沟通交流中讲解照片墙上的故事,背靠背谈话讲风土人情,法理结合,最终促使双方握手言和。
落地生根强阵地
在“握手言和”阵地建设上,宣城市立足“小创意、微改造、精提升”发展思路,将“和”元素融入“一心(综治中心)一所(司法所)一点(百姓评理说事点)一室(各类调解工作室)”调解阵地中,60%以上调解阵地实现了“握手言和”logo、宣传标语、照片墙、工作流程图和工作制度“五植入”。
据王会杰介绍,目前,宣城市已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61个,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101个,百姓评理说事点595个,村(居)人民调解委员会860个。由宣城市委政法委牵头,针对各级“握手言和”调解组织阵地建设、队伍建设、工作成效、氛围营造情况,评选出了首批21个先进市级“握手言和”调解阵地,通过抓典型、强带动,力争形成示范效应。
自全面推行“握手言和”调解工作法以来,2023年,宣城市中级人民法院案件受理数2171件,同比下降19.59%,其中民事案件1543件,同比下降28%;赴省级及以上信访量同比下降55%,降幅排名全省第一;百万人致省级及以上信访事项425.3件人次,数量排名全省第16名;公安机关受理治安案件7187起,同比下降8.67%。
记者 | 王新宇、吴文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