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心解纷”: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铜陵实践-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

“铜心解纷”:新时代“枫桥经验”的铜陵实践

2023-11-28  来源:安徽法制报

矛盾纠纷化解是推进社会治理的重要切入点,也是一项牵涉面广、影响大的系统工程。近年来,铜陵市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一手抓“物理整合”,推动综治中心与信访接待中心、矛盾联调中心、法律服务中心等“多心合一”,创新打造“铜心解纷”平台,有效破解群众办事难问题;一手抓“化学反应”,深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将调解嵌入矛盾纠纷“事前、事中、事后”全周期,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问题就地解”。

坚持关口前移 事前“未病先防”

铜陵市充分鼓励基层发挥首创精神,结合实际,探索改善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多条路径。

该市铜官区幸福社区创新建设“法治超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政法系统选派等形式,组建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三官一律”队伍,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等“点餐式”服务,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各种法律服务。目前,全市已推广“法治超市”模式,设立实体化“法治超市”79家,实现全城覆盖。

该市义安区东联镇成立“跑办代访中心”,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每月6日,该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带队到村了解实情,每月16日到村推进问题解决,每月26日到村回头看落实情况,形成“逢6必访”的工作机制。

枞阳县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出台了全县“先让礼让”公民美德教育实施方案,将“先让礼让”精神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倡导“我先让,你礼让,互让十丈美名扬”,用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厚植公民道德建设沃土,推动矛盾不上交、信访不上行、平安不出事。

突出多元化解 事中“既病防变”

人民调解,核心在人。在铜陵的广大乡村社区,活跃着一支“解铃人”队伍,他们是实现基层治理“重心下移”的主体力量。

枞阳县推广“有事找书记”做法,明确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群众诉求处置的第一责任人,定期开门接访、日常上门走访。枞阳镇青龙村党支部书记许花云的另一个身份,是村里的矛盾纠纷调解第一责任人。有一年的大年三十晚上,村民因矛盾纠纷打来电话,许花云当即放下手中的碗筷赶去解决。村民都说,找到了许书记,矛盾纠纷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

该市义安区成立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让交通事故、医患纠纷、信访事项、家庭纠纷等专业调委会联合入驻。该中心一方面在办公室接待群众开展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一方面定期组织调解工作人员下沉到镇村社区,摸排矛盾问题线索,帮助基层处理人民调解过程中的疑难杂症,取得了良好成效。

铜陵市还积极培养基层调解骨干力量,广泛组织基层民警、社区工作者、网格员、“五老”人员、志愿者等加入人民调解队伍,作为村、社区干部的有效补充,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点面结合、相互协调”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立以市、县(区)5个人民调解工作领导小组为统领,36个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为主体,442个村居(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为基础,43个医疗、婚姻、商事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为补充的多层次、宽领域工作体系,调解网络覆盖城乡,现有人民调解员2305人。

铜陵市基层调解员队伍中,有在岗工作了几十年的“常青树”,也有刚刚加入的“生力军”。为加强调解员队伍建设,铜陵从多个方面充分调动调解员积极性,推动资源向基层倾斜,让他们既有物质上的激励,又有精神上的嘉奖。对基层人民调解员落实“以案定补”,按照案件类型,给予每件200元-800元不等的补贴。

行政调解,协同才行。铜陵市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助推平安铜陵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相关部门职责清单。按照“1 x”模式,抽调矛盾问题集中的自然资源规划、住建、人社、生态环保等12个行业部门入驻“铜心解纷”平台,健全“重点部门常驻、一般部门轮驻、涉事部门随驻”工作机制,完善班子成员带班、职能部门参与的矛盾化解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法牵头协调、部门衔接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大调解”格局,实现矛盾纠纷调解由“单打独斗”转为“组团作战”。创新“纪检 信访”工作模式,健全突出问题“红黄牌”警示调度机制,市委主要领导、市委分管领导直接调度限时未化解重点矛盾纠纷,纪检、组织等部门同步监督问效。

诉源调解,止于诉前。在枞阳县,发生过这样一件事:村里紧挨着的两户人家本是亲兄弟,关系向来十分融洽。一次,两家因为建房问题产生了争执,进而引发肢体冲突。在这场矛盾纠纷中,双方当事人均不同程度受伤,闹得水火不容。如果按司法程序解决,要经过立案、审理、判决、执行等一系列漫长的流程,会给当事人带来额外负担。鉴于当事人本是亲兄弟,当地矛盾调解工作人员进行了耐心细致的劝说。最终,两个家庭握手言和,纠纷得到妥善处理。

这样的民间矛盾纠纷,几乎每天都在发生,如果处理不好,可能让小纠纷升级成大问题。为了破解基层矛盾纠纷的治理难题,铜陵市充分发挥非诉解纷力量的作用,今年以来,铜陵民商事纠纷诉前调解9416件,诉前调解成功案件7411件。

注重长期关注 事后“病愈防复”

对调解成功且已经履行协议的案件,及时做好人民调解卷宗并归档。对调解不成功的纠纷,人民调解组织严格落实跟踪反馈机制,主动上门回访纠纷当事人,做好思想工作,积极引导其冷静、理智、正确对待,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以防止纠纷扩大激化或转化。

常态化实施纠纷化解服务对象跟踪回访。健全并推动落实逐级跟踪回访制度,建立县、乡逐案回访与市级随机抽访相结合的人民调解案件跟踪回访体系,着重抓好统计上报、跟踪回访、常态督查三个重点环节,做到月回访、季通报。

加强民商事领域纠纷化解事后修复。推动落实司法确认制度,提高人民调解公信力。司法行政机关积极对接人民法院,开辟司法确认线上申请“绿色通道”。加强行政领域纠纷化解事后修复。健全府院联动机制,定期会商研判,提出工作对策。对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等问题线索,及时向纪委监委和效能办移送。

60年前,浙江诸暨诞生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今天的铜陵,持续做大做强“铜心解纷”平台,努力以高效能治理护航高质量发展、保障高品质生活,不仅丰富和发展了“枫桥经验”的内涵,也成为基层社会治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责任编辑:孙天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