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合肥12月4日消息(记者张宣剑)“司法保护新安江工作站的范围主要包括江中水、水下鱼、岸上山、山间树、村中房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全周期、立体化、覆盖式保护。”歙县法院深渡法庭庭长汪朝亮介绍说。
今年2月,全省首个司法保护新安江工作站在歙县法院深渡法庭揭牌,标志着歙县坚持用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保护新安江生态环境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该站依托常态化府院联动机制平台及新安江—千岛湖流域法院司法协作框架协议,针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实施“三个一”、建立“四机制”、运用“五 n”模式,坚持警示预防为先,打击修复并重,让司法保护新安江形成社会共识、凝聚社会合力。
记者了解到,司法保护新安江工作站在沿江设立若干个特色的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分别是九砂点、绵潭点和漳潭点。
保护古民居 司法助力乡村振兴
九砂村地处新安江畔,是一个徽派古村落,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上世纪 70年代以前,九砂村主要依靠卖柴养家,村南的林场让“斫不完的九砂柴 ”成为致富的依靠。之后,因为对柴火需求最大的烧窑产业转型,“九砂柴”也不再紧俏,渔产业成了九砂人维持生活的新支撑。
九砂古村落(央广网发 张宣剑摄)
随着新安江流域启动实施全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试点,为了保护母亲河的碧水清波,九砂村的160多名渔民退捕上岸。
记者了解到,在2020年九砂村的渔民全部上岸。近几年该村开始向旅游转型,该村最重要的旅游资源就是古民居。为了开发旅游,一些古民居被随意出售、转让、改造甚至破坏。
基于这种情况,深渡法庭及时设立司法保护新安江工作站(九砂点),一方面全程参与退捕上岸,一方面主动保护古民居,实现上诉两项重要工作在推进过程中纠纷 “0”成讼。
“时令法庭”为非遗名优农产品保驾护航
绵潭有黄山法院设立最早的法官工作室-轮渡法官工作室,绵潭九姓捕鱼、绵潭戏,是当地较有名气的非物质文化,当地有“看不完的绵潭戏”的说法。
记者了解到,绵潭盛产枇杷,属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多年来,绵潭法官工作室坚持关口前移、主动上门提供司法服务,为当地群众提供零距离服务,尤其是在该地枇杷产收季节,推出“不违农时、不误农事”的“时令法庭”,为枇杷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据悉,司法保护新安江工作站(绵潭点)设立以来,立足“保护非遗文化、促进文旅发展、服务乡村振兴 ”为己任,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为非遗发展建言献策,为特殊的生态保护做出一定贡献。
做实司法保护 让古树名木“老有所依”
在漳潭,村中樟树众多,其中“徽州古樟之冠 ”的树龄已逾千年,树高26米,胸周围9.2米,庞大的树冠浓荫蔽日,盖地1850平方米,几乎占了半个村庄,气势磅礴,甚为壮观,被誉为全国“樟树之王”。
“我们已经通过府院联动建成‘漳潭千年古樟主题公园’,设置司法保护古树宣传移动式走廊,定期展示法院打击破坏古树名木的相关案例。”汪朝亮说。
记者了解到,该点也是歙县法院环境资源审判巡回审理点,2020 年以来开展涉及林业资源案件巡回申理6次,判令赔偿生态修复金十余万元,注重以案释法,起到审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下一步,歙县法院拟在漳潭点建立全县首个司法保护新安江(林业)修复基地,进一步做实司法保护古树。
司法保护新安江工作站(大茂点)(央广网记者 张宣剑摄)
据悉,司法保护新安江工作站建立了一个基地(大茂码头)。制作增殖放流专用通道,设立案例警示橱窗,开辟扫码观看直播、生态修复成本墙等,在九砂、绵潭、漳潭设3个保护点,开展直播增殖放流2次,围观网友30多万。设立一个展厅(大茂社区)。展示新安江保护实践案例展、破坏环境资源案件审理成果展、刑法等涉及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环境资源巡回法庭工作展示等。
同时,挂牌一个法庭(深渡法庭)。记者了解到,深渡人民法庭加挂“黄山市法院环境资源巡回审判法庭”,组建专业合议庭。
深渡法庭(央广网记者 张宣剑摄)
深渡法庭位于新安江畔,辖4镇4乡,面积540平方公里(占全县1/4),人口13.5万(占全县1/3),干警7名(员额法官2名,法官助理2名,书记员2名,法警1名),年均受理各类案件300余件,结案率99.05%,审判质效位居全院前列,获“全省优秀基层人民法庭”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深渡法庭围绕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工作,结合山区、库区、景区的“三区”特点,以“打造特色法庭护佑新安山水”为己任,为乡村振兴、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第三批新时代人民法庭建设典型案例。
“我们通过法的呵护,法律的宣传,来引导人民群众保护美丽的新安江。通过法的尺度,用法律来打击这些破坏新安江生态资源的案件,通过法的展望,让新安江真正成为人民的‘心安’江。”汪朝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