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安徽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

解码《安徽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2023-11-27  来源:安徽日报

舒城县公安局民警深入辖区食品加工企业开展走访,建立警企联系制度,扎实开展化矛盾、防风险等工作。(资料图片) 本报通讯员 苏 惠 摄

11月20日,当涂县石桥税务分局税务人员组织开展“进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专项活动。特约摄影 王文生 摄

淮南市政务服务大厅为企服务专区,政务服务中心综合窗口人员统一受理为企办事需求,优化营商环境。(资料图片)特约摄影 陈 彬 摄

对标先进,协同接轨沪苏浙

■ 本报记者 罗 宝 何雪峰 张敬波

滁州、宿州、宣城等高对接沪苏浙体制机制,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打造便民利企服务平台,不断完善长三角“区域通办”“一网通办”。

滁州市开展“省内对标先进、省外对标苏州”活动,出台全省首部优化营商环境地方性法规《滁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126项服务事项实现长三角“一网通办”。该市在全省率先推行365天“不打烊”服务,率先设立企业帮扶窗口、“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率先推行“企业服务包”制度。中新苏滁高新区引入苏州工业园区企业发展服务中心先进的亲商服务理念和服务模式,整合服务资源,构建以政策、科技金融、重点项目帮代办和信息化等服务为特色的多层次服务生态。同时建立八大产业链链长制,组建产业链工作专班和产业链党委,定期召开产业链工作推进会、企业家早餐会和产业链党委会议等,每季度召开营商环境分析会、项目建设现场调度会,每年召开考核总评会,常态长效开展“遍访企业、助企纾困”“深入联企、深度助企”活动,并成立市、县两级企业服务中心。

宿州市打造“宿事速办”便民利企服务平台。该市整合热线、移动端、政府网站等资源,构建“一线四端五网”集约化受理体系。“一线”即推动宿州市27条热线“整体并入”,升级赋能“12345”热线服务功能;“四端”即对接皖事通app、“宿州发布”双微、微信小程序“讯宿办”、12345便民热线微信公众号等移动端,实现问题诉求“掌上办”;“五网”即对接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市长信箱、市统一互动交流平台、“四送一服”平台、政务服务网宿州网分厅等政府网站,收集群众问题诉求。该市简化12345热线门户导航语音提示,删除等待语音、转接语音等环节,提升热线使用的体验感。在全省率先开通为企服务专席、金融服务专席,实现惠企政策“一站式”服务。在全省第一个依托12345热线系统,设置“营商环境首席代表”通讯录,开通直连外呼第三方通话,实现企业诉求与部门业务骨干“一键转接、线上解答、精准服务”。

宣城市制定出台《宣城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不断完善“区域通办”“一网通办”,企业异地开办等172个事项实现与沪苏浙重点城市同标准办理,居全省前列。

据宣城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加强与沪苏浙等地政策协同、制度接轨,创优与沪苏浙等高对接的营商环境,该市今年创新设立“政商恳谈会”,为企业搭建畅所欲言、政企无缝对接的互动平台,构建亲清统一的新型政商关系,坚持在“营商”中“赢商”,努力当好服务企业发展的“店小二”“合伙人”。

今年以来,宣城市已连续举办十一期政商恳谈会,前十期共计有142家企业参会反映问题205个,办结率96.6%。11月1日,该市举行首批民营经济发展顾问聘用仪式,共有10名企业家成为“智囊”。

法治护航,企业吃下“定心丸”

■ 本报记者 许根宏 刘 洋 袁中锋

合肥、铜陵、黄山不断完善营商环境法治体系,不断推出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创新成果,为企业打造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今年11月17日,安徽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审查批准了《合肥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也标志合肥市正式以立法形式固化营商环境改革实践的经验做法。

条例得到批准前的今年3月,合肥市及时制定出台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2023版),全面承接省级清单事项,凸显试点地区特色,对标全国最前沿改革举措,确保改革创新试点取得成效。行动方案首批推出了40条改革试点任务,其中24条是省清单事项、14条是合肥创新事项,另外还有2条对标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定的具体改革措施。

自2019年起,合肥已连续5年出台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制定实施600多项改革举措,努力打造全国最好的营商环境。目前,“合肥模式”在全省形成了良好的复制效应,企业在合肥“一日”便可落户。

今年7月1日,《铜陵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实施,该条例对相关问题作出了针对性规定,固化了一批改革成果,提出了一批新举措。铜陵市市场监管、住建、生态环保等部门也相继出台首次轻微违法行为不予处罚实施办法。

今年以来,铜陵市整合公共法律服务,依托全市489个公共法律服务机构,推动实现涉企公共法律服务全覆盖。该市组建“亲清有约·法企同行”普法联盟,以司法行政部门牵头,经信、人社、金融、税务等涉企普法主体责任部门参加的“1 n”模式,解决企业普法服务“供需错配”问题。

去年10月,黄山市歙县经济开发区法治护航中心成立,成为全省首家实体运行的法治服务综合体。该中心整合开发区法庭、检察官联络室、派出所、司法所等各方力量,开展了涉企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法润百企”品牌服务等,让企业不出园区就可享受一站式服务。

近年来,黄山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市场主体信用合规建设指引》,建立各行业领域行政处罚决定书与信用修复告知书“两书同送”工作机制,开展政法机关依法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在当前开展的第二批主题教育中,黄山市各级政法机关坚持“四下基层”,走访企业965人次,为企业解决问题405个。

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是企业家们的“定心丸”。今年前10个月,黄山市新签招商引资项目406个,协议投资额487.9亿元,到位资金446.3亿元。

数字赋能,激发市场新活力

■ 本报记者 徐 建 丁贤飞 袁 野 任 雷

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亳州市、六安市、淮北市和池州市不断强化数字思维,开拓惠企利民服务新局面,打造更有温度的营商环境。

亳州市通过数字赋能,创新为企服务模式,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该市创新开展“一键申报”改革,以数据调取、电子证照、电子表单、电子签章“一键申报”代替企业、群众提交的纸质表格、实体证照、现场签章,实现政务服务办理零材料、群众零跑腿、审批零风险、寻租零空间;创新搭建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平台,截至目前,已累计上线“免申即享”政策1337项,通过平台发放奖补资金4.96亿元,惠及企业9814家;推动事项关联、材料整合、系统对接和流程再造,强化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推进关联事项“统一申报、综合受理、并联审批、内部流转、统一反馈”,累计实现企业开办一件事、“退休一次办”等81个“一件事一次办”。

六安市紧盯“链上大合肥、融入长三角、牵手大上海”的目标要求,在政务服务领域以数字赋能,不断进行创新,让便民惠企服务更加接地气。

六安市在安徽政务服务网六安分厅上线了“远程导办”专区,推出安徽省首个问办一体的政务服务“云窗口”智能平台,上线28家单位533个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业务咨询、材料审核、收件受理”等全流程环节远程“云端办”。同时,六安市与上海市“一网通办”闵行频道完成网页互链,在闵行区政务服务中心“跨省通办”自助体验区pc端全量接入六安“云窗口”事项,让在沪六安市民可以远程咨询、办理、评价服务。

淮北市以数据化、智能化为方向,大力推进“免申即享”工作,变“企业找政策”为“政策找企业”。

淮北市优化完成一网惠企“免申即享”平台与“皖企通”、省财政厅涉企系统、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四网融合;强化数据资源共享,汇集人社、税务等政务数据和水、电、气等社会数据2759类,涉及部门达49家,共享库数据达22.89亿条,提高服务政策与企业平台数据比对精准度。该市优化流程提升兑现效率,将传统模式的“申请、受理、审核、提交收款材料、核拨、拨付”6个环节,优化为“数据比对、意愿确认、拨付到账”3个环节,兑现环节和时长减少了三分之二。

“别看大厅里人少,事情都在看不见的地方加速办着呢。”池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综合服务大厅负责人万大军说,该中心共有32项服务事项,其中29项已实现全程网办,来大厅的人自然就少了。

在该市市场监督管理服务大厅,通过拓展“全程网办”事项覆盖范围,实行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已经实现企业登记注册“零跑动”办理、企业变更注销“零见面”审批。近年来,池州市持续推进“办事免跑”建设,迭代升级“皖事通办”平台,逐步实现核心业务应用一端集成、同源发布,加快实现服务事项办理全过程智能预填、智能预审、智能审批,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实现业务审批效率、政务服务水平同步提升。

极简审批,助力企业“加速跑”

■ 本报记者 柏 松 贾克帅 孙言梅 陈 成

从“一堆事”到“一件事”,从“来回办”到“办一次”,淮南市、马鞍山市、蚌埠市和安庆市以流程再造为抓手,大力推进“极速审批”服务模式,助力企业跑出发展“加速度”。

淮南市推行“五办”模式,打造高效便捷的企业服务专区。今年以来,该模式对全市51个重大项目实行了并联审批,统一出证563件,提供绿色通道及帮办代办服务2358余件次。

“‘五办模式’即一链协同集成办,一区纾困暖心办,一号通行便捷办,一网受理高效办和一次办结满意办。”淮南市数据资源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围绕“企业开办、准营证照、项目审批”三条主线,打造全流程服务链,组织部门为企业“面对面”批前辅导,定制服务清单,并联审批办理。目前已服务12.7万家企业,455条“免申即享”政策惠及企业893家。

今年以来,马鞍山聚焦群众和企业办事“证明多、出具难、多头跑”等问题,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率先在全省打造“无证明城市”。目前,已实现市级证明材料免提交率57.2%。

该市对43家市直单位的证明材料类型、设立依据、免提交方式等集中梳理、审核,通过直接取消、数据共享等方式规范清理,梳理出市县两级证明材料5961个,已向社会公布免提交证明材料472个。该市率先在全省试运行“无证明城市”查询核验系统,研发运用“无证明城市”桌面核验终端,实现横向各部门连通,纵向市、县两级贯通。编制《“无证明城市”建设数据共享责任清单》,累计开展数据治理7401万条,打通27个数据接口、23类电子证照接口,实现50类数据归集共享,身份证、电子营业执照等16类高频数据100%覆盖。

近日,在蚌埠市蚌山区政务服务中心,安徽丰原大药房连锁有限公司负责人马雪韦通过市场监管部门推行的集中登记服务,一次性办结3家分支机构的负责人变更登记业务。

以往,大型企业分支机构及连锁门店申请业务存在体量大、办理时间长的问题。今年,蚌埠市以企业群众“一件事,一次办”需求为导向,推行企业分支机构及连锁门店信息变更集中统一登记改革,对不涉及新办许可证的信息变更实行“打包一次办理”,减少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近年来,安庆市以经营主体需求为着力点,持续深化企业开、变、销“一件事”改革,拓展快捷开办和简易注销集成服务,实现企业开办注销服务从“能办”到“好办”。

该市推出企业登记身份验证平台移动应用系统,将移动端身份验证由企业的新设登记向变更、备案等各环节事项延伸,提升企业登记身份验证水平;推动“一次扫脸认证”代替“多次身份证明”“电子印章”代替“实体公章”等改革,申请人“只刷一次脸”,身份验证信息同步推送、共享互认;深化“一照多址”改革,企业在同一辖区开设分店,只需通过“一网通办”系统,在现有执照上增加新的经营场所,总店和分店的年报、报税等均可集中一次办理。今年前9个月,安庆市新增企业22520户,同比增长19.49%。

创新机制,政务服务提效能

■ 本报记者 安耀武 阮孟玥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的活力之源,阜阳市和芜湖市通过持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全面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加快构建全方位企业服务体系,不断激活市场经济“一池春水”。

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促进项目早落地、快建设、早达效,阜阳市创新推行重点项目要素保障“星期六会商”机制。每周六,由市、县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或分管负责同志召集并主持会商会议,涉及项目行业主管部门、要素保障部门参加会议。

“星期六会商”机制实行“面对面”交流、“一对一”解答、“点对点”给出方案,与会企业现场直奔主题,阐述项目落地、建设、竣工过程中面临的要素问题,涉及到哪方面问题,就由对应的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要素保障部门现场接问、解答,并对问题作出解决承诺。

针对问题繁多而又急切解决的重大项目,实行项目一线“现场会商”。针对会议会商、现场会商摆出的问题,实行清单化、闭环式管理,逐项目制定任务交办单,明确责任领导、责任单位、工作措施和办理时限,推动服务保障部门和县市区政府高效落实议定事项,确保召开一次会议、解决一批、一类问题。

今年5月,省政府启动营商环境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芜湖市抢抓试点机遇,以“首席审批师”、政策申报兑现、数字赋能营商环境等24项首批试点事项为切入口,全力推动芜湖市改革创新试点工作“快速起跑”。

芜湖市税务局聚焦汽车首位产业,创新出口货物劳务预缴税款电子缴税流程。以奇瑞汽车为首批试点单位,针对出口预缴业务中跨部门协作深度不够、信息共享程度不高、办税流程相对繁杂等问题,省内首创“全流程电子化,全过程可溯流”的出口货物劳务预缴税款新模式,实现出口消费税预缴“一键即报、实时入库”。

该项改革通过跨部门协作,深化出口预缴流程再造,为企业节约办理时间85%以上。截至8月底,芜湖市试点地区汽车行业出口货物电子预缴税款(含附加税费)共计4118笔,实缴税费金额3.49亿元。

目前,芜湖“创新出口货物劳务预缴税款方式”“加强工程建设项目‘四有’综合服务窗口建设”等7个自选事项,入选全省第一批复制推广的改革创新试点举措清单。

责任编辑:孙天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