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巷工作法”获评全国典型-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官网

“六尺巷工作法”获评全国典型

桐城传承“和为贵”精神化矛盾解纠纷 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2024-06-21  来源:安徽商报

“一纸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一首“让墙诗”让出了六尺巷,被人们广为传颂。近年来,桐城市将六尺巷典故蕴含的和为贵精神融入基层治理,创新推出“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突出源头治理、多元共治、和谐共享,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该工作法获评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作为全国31个“枫桥式”工作法之一入展枫桥经验陈列馆。

孕育“和”之美德

桐城市深入挖掘六尺巷典故蕴含的礼让、和为贵精神内涵,创作以六尺巷为题材的歌曲、黄梅戏、影视剧等文艺作品,在公园、广场、景区等公共场所建设六尺巷文化墙,开展六尺巷典故系列“微宣讲”,营造“人人会讲六尺巷故事、事事懂得礼让道理、处处彰显和谐精神”的浓厚氛围。

在村规民约、居民公约中体现礼让、和为贵精神,规范群众行为,让干事创业、做人处世有尺可依、进退有据。推行治理积分制,构建“分值设置、积分登记、积分应用”于一体的积分管理体系,科学设置“正负面清单”,在村(社区)设立“积分超市”,推出积分在医疗、教育、养老、金融等7类22项公共服务政策福利,引导群众以善行换积分、以积分“得实惠”。

另外,该市将“六尺巷”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纳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和文明家庭、“好婆媳”以及优秀党员、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巾帼建功标兵等评选的重要内容,在全社会孕育“和”之美德。

建好“说”之组织

桐城市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建立“书记项目”库,通过群众提、书记选、组织定分级分类精准领办,落实月晾晒、季排位、年考评机制,有力压实书记抓基层治理“第一责任人”职责。

该市坚持群众主体地位,全面推行村民说事制度,由党员干部、“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村民代表、法律明白人等组成“村民说事会”,聚焦发展大事、民生实事、邻里琐事,急事马上说、缓事定期说,确保事事有人办。

在“说”的流程上,完善四步走流程,面对面、键对键广泛征集“说”的事项,召开庭院恳谈会议、楼栋议事会议,充分讨论、反复酝酿汇集“商”的意见,通过干部领办、群众共办、社会帮办聚集“办”的力量,采取群众评价、组织评定收集“评”的结果。

运用说事事项、商议情况、承办责任、办理结果、满意评价“五个清单”,全流程跟踪督办、全链条闭环管理,切实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

坚持“调”之多元

该市搭建“一站式”解纷平台,市级整合群众来访接待中心、诉调对接中心、综治中心建成“多中心合一、一中心多用”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设立住建、教育、农业农村等10个接访窗口、4个法律工作室、心理咨询室,进驻速裁团队和劳动争议、婚姻家庭、道路交通等8个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实现信访、调解、仲裁、诉讼“一揽子”为民解忧。在镇、村、基层政法单位和纠纷多发的市直单位设立“六尺巷调解室”,较好地将99%的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吸附在县域。

在解纷队伍上,该市将村(社区)“两委”成员、网格员、乡贤、致富能人等充实到人民调解组织中,建立100余人组成的调解专家库,依靠专家智慧化解“专业”难题。邀请法官、检察官、律师、心理咨询师助力疑难纠纷化解,又为调解员进行技能培训,培树了一批金牌调解员、调解能手。

在调解方式上,调解人员注重用好“六尺巷调解法”,运用“听、辨、劝、借、让、和”六步走法则,实现案结事了人和。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张剑

责任编辑:孙天艺

网站地图